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?

 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,你可以拒绝吗?佛陀为什么要拒绝姨妈供养他的金缕衣呢?在佛陀看来,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,没有亲疏之分。  有一次,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,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。一天,佛...
阅读全文

佛陀前身–六牙白象的故事

 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,生了一个女儿。奇怪的是,她刚坠地,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:我做了不善的事,我做了不孝的事,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,我做了罪恶的事,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。讲到这里,又突然默不出声,众人皆...
阅读全文

智苑法师云居石刻藏经

  智苑法师,幽州人,他想造石经以备法灭之护。  隋大业年间,初构石室于西南山岩内,四面镌之,再取方石,刻诸藏经,每一室满,便用石锢封起来。这种工程甚是浩大,远近信施都乐于赞助,石匠也多了起来。欲造佛...
阅读全文

旁鹜不定的心念是解脱的障碍

  你心中是否经常升起一些虚无的念头?一些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在心中经常出现?心念无色无相,纷沓而至,神游虚空,只有能调伏心的人,才能解脱魔障。 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。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...
阅读全文

佛陀最后的教诲

 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,佛对他的弟子,作了最后一次教诲。佛说要自己度自己,不要依靠其他。要为自己作照明,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,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。  想一想,我们的形躯,它们都污秽不净。想一想,我们的生...
阅读全文

贪心的商队与理智的商队

  有一次,世尊释迦牟尼在法会上,给诸比丘僧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。  在往昔无量阿僧祗劫以前,有两支各有五百名商人的商队,在波罗奈地区筹集了金钱、食粮,准备好许多帆船,决定远行寻宝。他们扬帆起航,...
阅读全文

贫女供灯的故事

  在佛陀时代,古印度舍卫国里的国王、大臣和施主们常常会举办供灯法会,以供养佛陀和僧众。一个名为年嘎姆四处流浪的贫穷乞女,见到供灯法会非常欢喜,心里想: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而转为乞丐?现在虽然遇到可培植...
阅读全文

获得是一种满足,给予是一种快乐

  最有智慧的人,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;小有才气的人,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。  计较是阻碍品格升华的最大障碍,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,这样的人常常自私、冷漠、封闭,也就导致生活陷入恶性循环,...
阅读全文

泥与佛祖的对话

  泥问佛祖: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,荷高贵美丽,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,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,我不嫉妒、不为自己抱屈吗?  佛祖说: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,也从来没有做父母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。...
阅读全文